
一位宫颈癌患者的调理心得
2015年体检时发现有宫颈癌前病变3级,后来通过手术治疗切除了病变体。
2016年复查结果虽然HPV的数值明显降低了,但指标还是呈阳性,而且月经量也比以前少了。
她才34岁,孩子才10岁,她还有很多路没有走...
她,默默地哭泣,谁能帮助她。
……
如今,她是一名健康的妈妈,家庭工作双丰收,生活很乐观。

一次偶然的遇见,迎来全新的转变
患者自述: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一个朋友说可以用食方调理身体,效果不错;于是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了南京健康学校的万年青调理咨询室。
当时接待我的老师给我做了一份详细的营养调查表:
经过一天万年青营养调理中心这边资深的一位老师就制定好相应的食方了。我一看很惊讶,原来就是很平常的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牛奶鸡蛋和鱼肉。我问老师这些简单食物就可以了吗?老师说只要按照食方定时定量的食用,并且做好每天的饮食记录表,半个月反馈一次就可以了,首先要把脾胃功能调养好,后续每半个月食方会有相应的调整的。
我看着化验单上面的阳性心想会有如此的神奇吗?但是想想还是试上一试吧。
于是我坚持了半年过了一个冬天,身体明显感觉轻松了很多,以前冬天的时候我总是手脚冰凉气血不足畏畏缩缩,很怕冷。2016年的冬天就完全没有手脚冰凉的感觉了,身体暖了好多,而且月经量也多了些了。
2017年我又继续调理了3个月,5月份再次去医院复查,结果HPV值指标变成了阴性了,医生说我已经完全恢复了。我很激动,感谢万年青营养调理中心的老师!让我重新恢复了健康。
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到了食物平衡的力量,食方调理真的是一门伟大神奇的科学。我希望自己也能够多多学习饮食调理的营养知识,不仅仅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身体变得更好,还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宫颈癌科普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45~55岁,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近几十年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
病因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1.病毒感染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
2.性行为及分娩次数
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16岁、初产年龄小、多孕多产等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
3.其他生物学因素
沙眼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II型、滴虫等病原体的感染在高危HPV感染导致宫颈癌的发病过程中有协同作用。
4.其他行为因素
吸烟作为HPV感染的协同因素可以增加子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另外,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也可影响疾病的发生。
治疗
:
根据临床分期、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全身情况、医疗技术水平及设备条件等综合考虑制定适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采用以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案。
1.手术治疗
手术主要用于早期宫颈癌患者。
常用术式有:全子宫切除术;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切除或取样。年轻患者卵巢正常可保留。对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属于特别早期的可行宫颈锥形切除术或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根据患者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术式。
2.放射治疗
适用于:①中晚期患者;②全身情况不适宜手术的早期患者;③宫颈大块病灶的术前放疗;④手术治疗后病理检查发现有高危因素的辅助治疗。
3.化疗
主要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的患者,近年也采用手术联合术前新辅助化疗(静脉或动脉灌注化疗)来缩小肿瘤病灶及控制亚临床转移,也用于放疗增敏。常用化疗药物有顺铂、卡铂、紫杉醇、博来霉素、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等。
预后
与临床期别、病理类型等密切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差。宫颈腺癌早期易有淋巴转移,预后相对较差。总而言之,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预防:
1.普及防癌知识,开展性卫生教育,提倡晚婚少育。
2.重视高危因素及高危人群,有异常症状者及时就医。
3.早期发现及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阻断宫颈浸润癌发生。
4.健全及发挥妇女防癌保健网的作用,开展宫颈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生活总是很美妙
让我们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珍惜健康,一起拥抱美好的未来!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高血脂调理成功案例